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洪武三十年的那个清晨。
宁静被大宁以北村落突洪灾的消息打破。
彼时,宁王朱权正在书房研读兵书。听闻此事,手中古籍“啪”地一声合上,神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深知,身为宁王,一举一动皆受朝廷规制束缚,行事不可有半分差池。
朱权即刻传唤王府正五品长史周怀瑾。
在洪武年间,王府长史负责王府的政令传达与各项事务的统筹管理,由朝廷精心选拔任命,需具备出色的政务能力与忠诚品性。
朱权言辞恳切且条理清晰地说道:“怀瑾,此次洪灾关乎大宁百姓生死存亡,你务必依照朝廷规定的灾情报备文书格式,以最庄重、最严谨的措辞,将受灾村落、预估损失以及王府拟定的应急举措一一详述。”
“行文间严格遵循‘咨’‘札付’等公文术语规范,不得有丝毫错漏。用最快的快马加急送往朝廷,同时选派王府中最机灵可靠的小厮,一路跟随文书,随时打探消息,一旦朝廷有回复,立刻飞奔回府禀报。”
周怀瑾领命而去,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耽搁。
朱权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按捺住性子等待朝廷指示。
在等待期间,他吩咐管家沈靖忠,按照朝廷过往应对灾害的惯例和规定流程,对王府应急粮仓的物资进行全面盘点和细致分类。
沈靖忠带着仆人们,将粮食按种类、储存时间分类堆放,详细记录每一袋粮食的数量和品质;同时,对药材也进行整理,将易保存和易失效的药材分开,标注好功效和适用病症,一切行动严格控制在朝廷允许的预先准备范畴内,只等朝廷批复。
管家沈靖忠领命后,迅转身去安排各项事宜。
朱权则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忧虑。大宁作为他的封地,百姓受灾,他深感责任重大。
此时,他想起了王妃张氏,或许她能从内务管理的角度,给出一些安抚百姓的建议。
朱权来到王妃张氏的居所,王妃刚结束与嬷嬷殷念和丫鬟桃夭关于库房清查后续事宜的讨论。
见朱权进来,神色忧虑,王妃心中一紧,忙问道:“王爷,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朱权将洪灾之事详细告知王妃。
王妃听后,秀眉微蹙,沉思片刻说道:“王爷,救灾如救火,粮食和药材固然重要,但安抚百姓的情绪同样关键。只是咱们行事得万分小心,一切都得等朝廷的指示。”
“不如先悄悄准备一些细软物资,一旦朝廷允许,便能迅送往受灾村落。”
朱权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有你在,我便安心许多。只是行事还得谨慎,一切安排都需等朝廷批复。”
王妃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考虑周全,这是自然。只是救灾重建,恐怕需要不少人力物力,王府的物资储备……”
朱权明白王妃的担忧,说道:“先做好暗中准备,待朝廷准允,便立刻行动。我这就去和顾公、晏公商议,看看还能从哪些方面筹备物资,同时也得等朝廷对调用商业扶持计划资金一事的答复。”
朱权回到书房,顾爻和晏昭已等候多时。
朱权将洪灾之事和王妃的建议告知二人,顾爻说道:“王爷,救灾乃当务之急。只是咱们行事需万分小心,切不可逾越朝廷规制。如今先等朝廷指示,再考虑其他。”
晏昭也点头表示赞同:“顾公所言甚是。咱们先做好记录和规划,待朝廷许可,迅行动。”
朱权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不再贸然行事,只是安排周怀瑾密切关注朝廷动向,同时将受灾情况和王府的初步设想整理成详细的记录,以备朝廷询问。
终于,朝廷的回复传来。
这期间,朱权每日都在关注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余日,才盼来朝廷的批复。
原来,朝廷收到朱权的灾情报备文书后,先由通政司接收,通政司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