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去,意味着季节上已经进入秋季,那么每年都会让小宝宝饱受煎熬让宝妈焦头烂额的秋季腹泻又要卷土重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秋季腹泻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宝妈了解秋季腹泻,做好宝宝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让宝宝免受腹泻困扰。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rotavirus)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特征
    1、起病急,发烧、咳嗽、流鼻涕“感冒”
    症状。
    2、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
    3、24小时内腹泻,少则一天五六次至十多次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
    1、轮状病毒感染: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
    传染源来自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
    急性期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
    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
    2、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
    如果喂养不当,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3、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等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小于6个月的宝宝,由于体内还留有妈妈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患秋季腹泻的机率更低。
    3岁以上的儿童,由于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如何区分秋季腹泻和普通腹泻?
    普通腹泻:大便呈糊状,夹杂有腐食气味。
    大便的次数突然明显增多,并伴有发烧、腹痛、呕吐、食欲不振、手脚冰凉等症状。
    秋季腹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臭味。
    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也可能会出现发烧和呕吐,1~3天后会出现腹泻,而且腹泻次数非常多,大便中水分很多,然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口渴、烦躁等症状。
    温馨提示:
    患了秋季腹泻,不同的宝宝每天拉的次数不一样,有的要拉个五六次,有的要拉十几次。
    对于吃母乳的宝宝,每天拉五六次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只根据宝宝大便的次数来判定宝宝有没有腹泻,还要结合宝宝大便的形态和宝宝的其他症状来判断。
    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就收集大便,去医院让医生化验诊断一下,看大便里有没有轮状病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