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错大错一
幽州。
蓟城。
殿中气氛凝重。
坐在主位的是李太公,李大郎、李三郎一左一右,坐在下首。
如今卢龙的班底大半都搬回塞内。
营州文以韩梦殷为首,武以薛阿檀为主。
原保定军使麻利李正生被调任射日军指挥使,此时正领着改组后的射日军步骑一万二千余人,在山北震慑诸胡。
今天是李家的私会,所以李大跟李三两个陪在老父身边。
李太公面前案上摆着新帝的登位诏书。
说后妃裴贞一、李渐荣弑君?
这他妈哄鬼么?
编瞎话也太草率了吧。
自高祖开国,历经贞观、永徽、开元、天宝,大唐,曾承载了多少辉煌与骄傲。
即便安史之乱大伤元气,亦有元和、会昌、大中几番振作。
曾经的强敌,如突厥,如吐蕃,如回鹘,无不被漫漫历史长河掩埋。
三百年来,唯大唐始终屹立不倒。
近三百年天下,哪怕已经没落,在北国朔漠,没有大唐的敕旨,酋豪们都会觉着自己名不正言不顺。
普天之下,只要提起“大唐”
二字,仍会勾起人们心中的一点豪情。
三百年大唐,哪怕他已经并非当年的意气风发、气吞万里如虎,也依然是天下共主。
哪怕长安六陷,天子九逃,大唐混乱如斯,又有几人真的认为他会灭亡?
天下,恐怕都以为大唐将会永恒吧。
而今,终于轮到大唐落幕了么?
或许有人已经准备迎接新朝,但是对于李太公来说,当他真切地认识到大唐即将就木,仍是出乎意料的难受。
作为宗室,尽管与当今天子早就出了五服,毕竟血浓于水,李太公对大唐的感情依旧深厚。
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尽管巢乱后社稷倾覆的迹象愈发明显,可只要这日一天不到,就总会给人以一种错觉,大唐还很命长。
直至听说天子被杀,老汉是片刻也无法平静,将两个儿子抓来问话。
不论怎样,他们都是李家子孙,这天下,这社稷,有他们一份责任在。
可是面对两个儿子,老李头似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又觉一切尽在不言中,说什么都显多余。
任何言辞,都无以表达一个唐人对大唐的眷恋。
大唐并不完美。
大唐确已衰落。
但大唐就像印记,已深深地镌刻在每个唐人的灵魂,烙印在人心里,流淌在血液里。
或许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民无暇感慨一个王朝的覆没,但是,李太公心中的惆怅与茫然,让他只觉着自己几乎无法呼吸。
不知过了多久,李太公挤出一句话来。
“其兴也勃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