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东家对等的长辈,一起作陪。
    其他的客人,三三俩俩的在院子里或者大街上聊天说话。
    人太多了,屋里根本坐不下。
    宾主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中,交流了各自子女的情况,说明了各自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
    双方家庭背景类似,生活水平相当,两家的结亲,顺势而为,门当户对。
    双方表示,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
    扯远了,反正就是一些吉利话。
    简单交谈后,大家一起动身,转战第二现场,镇上饭店。
    肖肖家来的人做了5桌,穆家的亲友做了7桌,一共12桌。
    大厅里坐了11桌,楼上有个单间,是穆进乾等男客,单独一桌。
    须臾,开席。
    每桌大约10个人,一共26道菜。
    其中凉菜6个,点心4个,热菜16个。
    热菜中,整鸡、整鱼和炖肘子是必备的,猪脸是必备的,取笑脸之意。
    红烧肉是必备的,这里吧红烧肉叫做“方肉”
    ,就是方块形状的肉的意思。
    四喜丸子是必备的,其实就是红烧狮子头。
    除了这6道必备的热菜,其他的菜就各家自己发挥了。
    穆家还准备了老鳖汤,羊肉汤,牛肉炖西红柿,油焖大虾,清水丸子,还有几道素菜。
    酒水安排的当地白酒,鲁南春,价格每瓶50元左右,在当地的定亲宴上,这个价位的酒还算不错。
    穆家在这之前商量了一下,没启用窖藏的酒。
    一是因为今天的喜宴,女客居多,男客较少,女客基本都不喝白酒;二是穆家窖藏的数量也不多,好钢用在刀刃上,后面还有穆东结婚呢,还有穆东要添孩子呢。
    这让某些憋足了劲,等着喝好酒的人,大失所望。
    没办法,还是鲁南春吧。
    况且,这酒也不差。
    饭点门口来了一些赶喜的。
    穆爸忙着去招呼。
    所谓赶喜的,其实就是乞丐。
    早些年的时候,遇上谁家有什么喜事,上门打个竹板,说些吉利话。
    一般都是好几个人,一个人打板说话,其他人附声喊一声:好。
    最近几年,这个行当慢慢的有些产业化的样子,以前是乞丐顺便赶喜,现在是专门赶喜,不再做乞丐了。
    穆东听到门口热闹,也出来看,一个五六十岁,半眯着眼的瘸老头,正打着竹板,兴高采烈的说唱,边说还一瘸一拐左右走动着,两个嘴角说的都起来白沫,几个人随着他的声音,附声说着好。
    走大街穿小巷——好
    来到喜主的大门上——好
    喜主今天喜洋洋——好
    喜主有个好儿郎——好
    考上省城的大学堂——好
    家里栽下梧桐树——好
    梧桐树上落凤凰——好
    今天吃了定亲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