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读书的几个月里,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用武之处,心中颇为闷闷不乐。
    昨日,他突然接到老师钱谦益的口信,说皇帝明日要召见他,叫他做好陛见的准备。
    为此他兴奋得一夜未睡,头遍鸡叫时即起床练剑,借于抒发压抑在心间的激情。
    天亮了,金灿灿的太阳从城楼上缓缓升起,朝霞满天,几只小鸟啾啾叫鸣着跃上枝头,扭动小脑袋侧眼瞅着郑森。
    不知是不是剑舞发泄了心中的郁闷,此时郑森收了剑,气定神闲,脸带笑意,口吹哨音,与枝上的小鸟一鸣一和,就象个淘气的孩童。
    片刻之后,小鸟忽然展翅飞向蓝天,郑森目送着小鸟在空中消失了踪影后,才呵呵笑着离开后花园。
    换上一身士子儒服,朝钱府而去。
    五更鼓敲过后,钱谦益叮嘱了郑森几句话,和文武官员匆匆走出朝房上殿。
    郑森独自留在朝房中,心情激动,坐立不安,焦急地等待皇帝的召见。
    过了片刻,晨空中传来三下清脆的鞭声,然后是太监尖利而响亮的吆喝:“圣驾到!”
    “入班行礼!”
    郑森由此知道皇帝上殿了,心顿时剧烈跳动起来,面红耳赤。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极力控制住激动的心情。
    大殿里,朱由桦头戴善翼冠,身穿元清色团龙袍褂,端坐在御座上,目光威严的看着跪在丹墀上行一拜三叩常朝礼的文武大臣。
    片刻后,百官朝贺礼毕,退回班位侍立,殿前太监朗声喝道:
    “有事出奏,无事退朝!”
    钱谦益急步出班,匍匐跪下,奏道:“微臣学生郑森奉谕见驾,在朝房侯旨,谨请皇恩。”
    朱由桦听到郑森已来朝侯见,精神不由为之一振,传谕:
    “宣他上殿。”
    郑森听宣,硬压下忐忑的心情强作镇静,跟着内侍走进气氛肃穆的乾清宫,跪在丹墀上向皇帝虔诚地行了一拜三叩礼。
    朱由桦见郑森长得体格矫健,丰神俊朗,心下不由暗赞了一声,当即赐座,让郑森坐近他身旁问话。
    皇帝的恩宠使郑森喜出望外,在皇帝身旁坐下时,他难抑心中的感激,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皇帝微笑着,如同一个和蔼的长者考问自己喜爱的学生,询问了郑森的年岁、曾有过什么功名之后,话题自然转到国事方面。
    “卿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数月有余,想来对国事定有耳闻,不知卿见解如何?”
    郑森记起了老师临行时再三的叮嘱,心有顾忌,说:
    “臣年幼无知,不敢妄评国事。”
    “朕要卿讲。”
    “这……”
    “莫非卿要使朕失望?”
    在朱由桦的一再鼓励和逼问下,郑森把老师的叮嘱抛于脑后,直抒己见:“自流贼攻陷神京,数月以来,倒行逆施,滥杀无辜,激起天下士民愤慨。
    人心思明,杀贼保家者遍于各地,其间豫、鲁两省义师尤为骁勇,驱逐贼官,恢复明土。
    臣以为,陛下宜速派大臣前往宣抚,使其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此举不仅可防入关之东虏借机南下,且能配合陛下日后北伐,恢复神京。”
    “好,说得好!”
    朱由桦连声夸奖一番后,并没有深入探讨,而是语锋一转,道:“北伐乃朕朝思暮想之事也。
    然当今军饷、战船火炮等军械难以筹措,卿有何良策解朕之忧?”
    朱由桦故意将话题引到饷,械上面,看看郑森会怎么答。
    之前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已经想了不少办法筹饷筹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