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亲卫还是千总
上文说到,吴三桂继续开口献计,打算联络东江一起对付建奴。
一听到吴三桂提及东江,祖大寿、吴襄脸色一起黑了下来,同时喝道:“住嘴。”
在这个极其讲究孝道的社会里,父命大若天,听到吴襄开口,吴三桂也只得住了嘴。
如今吴三桂已经成年,吴襄带其来拜见祖大寿,无非是为了为其谋一个出身。
自己职位虽高,都指挥使,名义上管理辽东的所有卫所。
可惜到了此时,卫所已经名存实亡,特别是辽东这种用兵之地,大多都是募兵。
最后的结果便是自己职位虽然还算高,可惜基本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倘若把儿子放在自己麾下,无非是混吃等死而已。
如今舅兄官居辽东总兵官,自然送去舅兄麾下更为合算。
战场上刀枪无眼,有舅兄的照看,想来安全的很。
何况以自己儿子的本事,稍微立点功劳,很快职位在自己之上也有可能。
见到祖大寿的脸也黑了下来,吴襄赶紧强装欢笑,对着祖大寿开口道:“三桂虽然鲁钝,倒还有几分匹夫之勇。
不知舅兄麾下可有空缺,还请舅兄代为调教。”
吴三桂刚开始献计之时,祖大寿颇有几分惊艳的感觉,心里有几分羡慕吴襄生了个好儿子。
听到后面,却对吴三桂的评价连着下调了好几个档次,人才还是人才,可惜却注定了是个悲剧人物。
一开始还以为这外甥是救时之才,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此人只可谋一城,不能谋一国,有才能,却很难成事。
如今整个辽东都在袁督师麾下,而袁督师却和东江是死敌,一直恨不得弄死毛文龙。
这在辽东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
在如此的情形下,这吴三桂却大言惭惭的说要联手东江,岂不是要和袁督师对着干?可见其没有大局观,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不讲政治。
除此之外,也能看出其为人胆大包天,没有敬畏之心。
一个有才能的人却没有敬畏之心,必然是爬的很快,跌的很快。
越有才能,最后的下场也越悲剧。
(这祖大寿看人还真是很准,吴三桂后来一人独抗建奴,积功升为辽东总兵,平西伯。
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但凡对皇帝还有点敬畏之心的,肯定急着跑去救驾,吴三桂却躲在山海关看好戏,一点救驾的心思都没有,可见其胆子之大。
等到李自成称帝,据说抢了吴三桂的陈圆圆,于是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了后金。
投降后金后,吴三桂辅佐后金荡平了天下,碰到康熙准备削藩,这货胆子确实大,直接扯旗造反。
最后虽然勉强落了个善终,可惜家族却被诛灭殆尽。
)
吴三桂的勇武,祖大寿自然知道。
吴三桂的谋略,祖大寿刚才也见识过了,相当不错。
可惜在吴三桂身上,这勇武和谋略却不是好事,坏就坏在这吴三桂没有敬畏之心。
倘若是太平盛世,没有战事,吴三桂的勇武和谋略也没有用武之地,胆子再大也没关系。
有了自己和吴襄照看着,好歹能慢慢上升,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
如今辽东战乱未已,正是容易出头的时机,倘若给了他出头机会,说不得就是害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