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毛文龙拆开书信,稍稍一看,立刻就变得勃然大怒。
    只见信内写道:“先汗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纵横辽东未尝一败。
    以弹丸之地兴兵,而终掩有辽东半壁之地,此非天意乎?今天命在大金,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将军自东江以来,虽有时兴,终归于败。
    尔当年数败于先汗之手,若非先汗开恩,尔之首级已悬国门久矣!
    倘能迷途知返,举军来降,本汗许尔永镇东江之地。
    倘若执迷不悟,螳臂当车。
    待到南冠楚囚之时,身首不能保,妻子不能免,宗族不能全。
    彼时再降,为之晚矣!”
    这样的书信毛文龙不是第一次收到。
    自从毛文龙开镇东江,却也反反复复起起落落好几次,最差的时候就像今年年初一样,被建奴打得丢掉了岸上全部的地盘,灰溜溜的龟缩到岛上。
    这毛文龙也算是能屈能伸了,每次到了这种时候,便会卑躬屈膝的写信向建奴求和。
    其实别说求和了,诈降的书信都有,反正就是求得建奴缓一缓。
    等到熬过这一段时间,建奴攻势没那么凌厉了,或者手下又拉来了足够的人,这货又会立马翻脸,继续扯起旗杆和建奴开干。
    当年走投无路的情形下,写信向建奴求和或者诈降。
    建奴的回信姿态自然低不到哪里去,就像这次的来信一样,建奴往往是摆高姿态,施舍性的封官许愿。
    当时那种情况下,东江能撑下去就不错了,毛文龙收到这种书信,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有死里逃生的感觉。
    如今情形却又不一样了。
    当年东江是撑不下去了,如今东江却如日方升,即使没有力量全面进攻建奴,却也根本不怕建奴全力来功。
    皇太极还是摆着以前的架子来信,自然勾起了毛文龙心中的屈辱记忆。
    如今大家势均力敌,你还用这样的语气来写信,毛文龙自然心中火冒三丈,骂娘的心思都有。
    毛文龙这一发火,可就误了大事了。
    被心中的屈辱和愤怒所支配,毛文龙压根把王启年临行前的叮嘱抛到了脑后。
    恼羞成怒之下,三两下扯碎了皇太极的来信。
    来到桌前,扯过一张草纸,提起笔来在砚台上沾了沾墨汁,挥笔写下四个大字“胡说八道”
    。
    然后吩咐亲卫进来,开口道:“皇太极小儿欺吾太甚,你将此信转交给建奴来使,就说是本帅的回信,让他早点滚回盛京,转交皇太极。”
    建奴信使算命大,毛文龙虽然发了大火,却没有要了他的小命。
    估计也是这货地位太低,本来以毛文龙的流氓特色,倘若来的是建奴高官,说不得就回不去了,五花大绑直接绑送京师受赏。
    建奴信使也算苦逼了,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皮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