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钱如果不花出去,那躺在账上就是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
只有真正运转起来,带动更多的产业和人群,那才是财富!
所以他才会居安思危,提出要改变。
“先说说你的想法。”
出于一个上位者的考虑,徐闻决定还是听听唐达怎么想的,最后再查漏补缺。
“按照你原来的计划,我觉得应该加大对南洋地区的移民以及深耕,目前我们在南洋的据点,大多为贸易据点,并没有深入,只是用作仓储码头和贸易场所。”
“只有加大对当地的投入,让它们和大明的相关产业形成互补,才能给四海商会更好的发展。”
这的确是徐闻曾经说过的,也是他最初的构想。
当四海商会肃清南洋,独霸南洋贸易后,就已经向后世的东印度公司学习。
虽然不管是哪个国家叫这个名字的公司都臭名昭着,但他们所采取的一些方针还是可以借鉴的。
比如说发展当地产业,培养代理人方面。
与那些东印度公司不同的是,小国寡民人口数量不足,才需要采取这些办法。
可对于大明帝国来说,人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
只要休养生息,没有动乱,短短几十年的工夫,数量就上来了。
所以四海商会不需要代理人,自己上就行。
从人口文化上同化这些岛屿,看上去成本虽然高了点。
但从长远看,收益更高。
徐闻拊掌同意唐达的观点:“你说得没错,如果我们四海商会,只是单纯作为一个商会,那现在的一切,只要维持下去,就能收获颇丰,但不符合最初给它的定义。”
“既然叫作四海商会,那就应该当作大明的开拓先锋,勇闯四海!”
“目前条件有限,我们能做的,就是沿着海岸线,一个个据点建设下去,稳打稳扎,逐步向外扩展。”
随后徐闻还看了一眼唐赛儿:“她和她麾下的教众,就当成四海商会第一批成建制的拓荒队吧。”
零零碎碎的移民,四海商会一直在进行。
沿海不少的失地农民已经被招募,有些成为水手,有些则成为据点的员工。
在南洋上,为庞大的四海商会工作。
但是像唐赛儿和那一千多心腹,这么大规模,有组织的确实是第一次。
最后徐闻还没忘记询问唐赛儿:“刚刚所说的这些,你都听到了,也应该知道这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路,哪怕是沿海的那些农民,知道出海能挣大钱,可但凡是有其他路可以选,都不会出海的,因为只要出海,就很有可能客死他乡。”
他想让自己女儿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反观唐赛儿,她一直静静地听着自己父兄和唐达的对话。
因为她对这些并不了解。
当初想出海,也是无奈之举。
而对大海的了解,还有方才那段话,也是从书本中了解的。
可是随着聊天的深入,唐赛儿的眼中开始放光。
当徐闻问她最后决定时,她非但不害怕,语气中还有些心驰神往。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些小国凭什么占据那么好的土地,这些地方自然要能者居之,我就是那个能者!”
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