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潇湘文学 www.xxwx.net,最快更新万历明君最新章节!

nbsp;  天下之兴在于田亩,天下之乱也在于田亩。</p>

    所谓公示,重头戏就是要落到田亩的确权上——浮财尚且能藏在地窖里,神不知鬼不觉,田亩却是怎么都跑不了,总有查到头上的时候。</p>

    度田与确权,本就是一体两面,沈鲤这个佥都御史巡度田事,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呢?</p>

    沈茧后知后觉反应过来,面色阴晴不定。</p>

    他欲言又止:“大人……”</p>

    沈鲤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会试在即,你的心思应当多放在课业上才是,这次再考不上,下一科便再要添一门数算作为门槛,平添波折。”</p>

    本就是生硬地将话题转移,他见儿子还要再说,沈鲤干脆拿起车厢中的报纸,将头转了过去:“好了,这事至少要议到正月,还未有定论的事,急什么?且到了京城再说。”</p>

    说罢,他便靠着车厢壁,背对沈茧,装模作样翻看起新报来。</p>

    半晌之后。</p>

    身后的沈茧也没了动静。</p>

    沈鲤这才放松下来,转而看向手中的报纸。</p>

    自沈鲤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被司马祉打破之后,各社的报纸,他可谓是期期不落。</p>

    袁洪愈的《格物日报》最慢,也是最为晦涩。</p>

    当初袁洪愈跟皇帝论道之后,潜心闭关了三年,如今将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结合,创出了新的格物致知之说,他自称为“后理学”。</p>

    沈鲤每每读到,便觉得有所感悟。</p>

    就像上月的一篇文章,剖解认识论中“事物的联系,是孤立单一还是普遍共存”,直让沈鲤拍案叫绝。</p>

    创立《东林学报》的钱德洪、薛应旗这些年先后离世,报纸便交到了顾宪成的手里。</p>

    或许是在四川被庶务磨砺数年的缘故,如今的东林学报,脱虚向实,竟然渐渐说起了民生疾苦,家国天下。</p>

    尤其去年的一篇文章,解释所谓家国同构时,引申出所谓“事物发展乃是螺旋上升”的观点,一时令时人所赞叹。</p>

    李春芳所督办的《南直隶日报》创立较晚,但因为有新闻版署背书,可谓是尺度最大的报纸,什么政事、黄腔,应有尽有。</p>

    上月时,李春芳还因为调侃了新任应天巡抚孙丕扬,被后者报复性地送了一盆盆栽。</p>

    为此,外戚李春芳还多为时人所笑侃阴阳曰,丕扬的栽种。</p>

    总而言之,除了喜欢玩一些南直隶各府间地域歧视的恶俗笑话这一缺点外,南直隶日报最是诙谐有趣——嗯,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恶俗笑话,或许也不一定是无意的缺点。</p>

    当然,若是论沈鲤最爱读的,那还是非《日月早报》,也就是俗称的新报莫属。</p>

    兼具趣闻和严肃,文笔与内容并存,涉及到经学、时政、趣闻、杂谈、实践等方方面面,乃是当之无愧最受欢迎的报纸。</p>

    也是沈鲤现在手上的报纸。</p>

    只有看新报的时候,沈鲤才能感受到大明朝如今百废之下,同样有新芽,正在萌发生机。</p>

    譬如皇帝出巡顺天府后,对一系列弊政的指示,这是新政的生机。</p>

    湖广宗室所经营的汉阳钢铁厂对于炼铁技术的优化,这是宗室营商的生机。</p>

    龙江造船厂所造海运大船的第一次试行,这是海运的生机。</p>

    以及,万历十一年会试,将会增设的一门数学,嗯……这就难以苟同了。</p>

    沈鲤不免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数学有什么好的。</p>

    不爱看什么偏偏就有什么。</p>

    这一版新报正好刊印了一篇数学文章,占据了大量篇幅。</p>

    标题就十分引人注目——《关于千年以降的数学批判及其未来发展方向》。</p>

    不喜欢归不喜欢,奈何会试即将增设。</p>

    沈鲤也只能捏着鼻子沉下心看起平日通常会略过的数学一版——免得儿子今年考不上,三年后要用到这些东西。</p>

    这篇文章除了文章题目夺人眼球外,旁边还有一份表彰通稿。</p>

    皇帝以这一篇文章,授功作者,将其从一名学生晋升为两江学者,赐宅邸、月俸,授奏事之权。</p>

    甚至还亲赐作者刘三炮表字,曰,顿开。</p>

    沈鲤有些不服气地撇了撇嘴,这是何等殊荣,未免太过了。</p>

    其实,身为高位的朝臣,多少都是懂数算的。</p>

    哪怕在州学、国子监不愿选修,但选了庶吉士后,这就是必修课目了。</p>

    那怕古板如司马祉的那位祖上司马光,也同样精通数算。</p>

    皇帝又何必独独青睐呢?</p>

    沈鲤略微发散了一会思绪,才顺势阅看起正文来。</p>

    文章开头大概是简述了一下数算的发展脉络。</p>

    譬如计数、历法的需求,规、矩、准、绳等测量需求的开端。</p>

    到成为君子六艺之一的发展。</p>

    以及《九章算术》等著作以来,形成一门工具体系,可以称之为,数学。</p>

    随着前宋商业之繁荣,杨辉,秦九韶,朱世杰等人开馆授徒,形成结社,著书立说,一度让数学达到了发展的巅峰。</p>

    最后,则是本朝以来,雪崩式的垮塌。</p>

    沈鲤在这一句话上着重看了几遍,不由摇了摇头,皇帝还是老样子,对于这种掀自家老底的言论,丝毫不忌讳。</p>

    自家事自家知,前宋以后,短短百年的时间,本朝数算大家,都几乎已经看不懂朱世杰、秦九韶这些宋人的著作了。</p>

    说是雪崩式垮塌,也没什么错。</p>

    但刊载出来,就不太好看了——大明朝相对于前宋的进步,最好是全方位的,哪怕只是数算这种外道落后,也不能有,就算是真的,也不应该到处乱说。</p>

    这不是沈鲤一个人这样想,而是泰半朝官的共识。</p>

    所以,这话没有皇帝授意,是不可能刊载的。</p>

    沈鲤突然有些想皇帝了,七年没见,现在恐怕比自己高了吧。</p>

    他摇了摇头,把多余的思绪甩出脑海。</p>

    总而言之,在介绍了一番数学脉络之后。</p>

    刘顿开提出了三大批判。</p>

    其一,便是对本朝的户籍制度提出探寻。</p>

    认为将专研数学的百姓,归于阴阳籍,扼杀了数学共同体,将数学重新打回了近亲繁殖的家族式行业,极大程度地遏制了数学的发展。</p>

    其二,对数学载体提出了批判。</p>

    由于时代的局限,千年以来,都是以简牍录字,因为其篇幅有限,不得不简略文字,很大程度地使得数学的表达,不够精准。</p>

    各种《九章算术注》、《周髀算经注》,使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注解,做了不少重复的功夫。</p>

    如今纸张便宜而精美,篇幅足够,还有节省篇幅的必要么?</p>

    为何还要固守以往这种简略的表达,而不是力求精准呢?</p>

    其三,对于数学与儒学的割裂,提出了强烈反对。</p>

    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数学的儒学成分,还是太少了。</p>

    在深入理解皇帝提出认识论之后,刘顿开幡然醒悟,任何的器,都是有道的存在——任何的学说,都应该离不开儒学。</p>

    数学为什么一度以来,碎片、零散呢?</p>

    就是因为缺乏了儒家的指导!</p>

    缺乏研治中的统合、缺乏体系内的连续、缺乏认识上的超越!</p>

    概以言之,没有从奇技淫巧的器,上升到普适万物的道,在实践上用得不够,在探究因果上也做得不深。</p>

    沈鲤面上颇为欣慰。</p>

    如今的道学竟然推陈出新到数学头上了。</p>

    万历二年那一场论道之后,儒学果真是焕发新生。</p>

    不得不说,作为文人,看到这些行外人将儒学推崇到这个高度,心中还是很满足的。</p>

    他接着往下看去。</p>

    随后,刘开顿基于以上几点批判,对修习数学者,提出了倡议——将力求数学用词的规范、精准;同时,以儒学的指引,在实践、探究因果上多做功夫。</p>

    具体而言,便是,其一,探究因果,以逻辑推理、演绎为主,对数学规律进行总结,对数算的本源关系,构建连续性、成体系的模型。</p>

    其二,实践对照,摈弃简牍带来的思维局限,引入图形,作为逻辑推演的补充,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结合,可谓,数形结合。</p>

    下面还有一些关于演绎的实例,数形结合的应用。</p>

    很好的基础题目,好就好在将本来晦涩的题目,说得浅显易懂。</p>

    沈鲤仔细地浏览着每一个数字、符号,然后……</p>

    然后呼吸逐渐均匀。</p>

    然后眼皮开始打架。</p>

    不多时,报纸从手中跌落在地。</p>

    龙江先生沉沉睡了过去。</p>

    ……</p>

    入睡的时间,总是悄然而逝。</p>

    不知过了多久。</p>

    沈鲤感觉马车似乎突然停了下来,车厢外响起一阵喧嚣。</p>

    受得这些影响,他有些迷茫地睁开了朦胧的眼睛。</p>

    沈鲤抬眼打量车厢之中,却没见到儿子。</p>

    车厢外的吵闹慢慢变小声了些许,沈鲤也渐渐清醒了过来。</p>

    他撑起身子,掀开车帘,伸头朝外看去。</p>

    不远处就是驿站,闪烁着烛光的灯笼上,写着涿州驿几个字。</p>

    当然,马车没有停靠在涿鹿驿里。</p>

    一圈火把拦在了马车与驿站中间。</p>

    哦……设卡盘查啊,就是火把有些刺眼,沈鲤想着。</p>

    嗯?盘查?火把?</p>

    沈鲤一惊,猛然清醒过来!</p>

    定睛一看,赫然是一群兵丁将前方的道路围了起来,正在盘查行人!</p>

    他面色凝重打量着那群兵丁,看服饰,似乎是锦衣卫与京营红盔卫。</p>

    而自家儿子正在与堵在驿站外设卡的兵丁交涉着什么。</p>

    红盔卫都遣出来了……</p>

    沈鲤皱紧了眉头,意识到事情不简单。</p>

    他正要让驾车的家仆把人喊回来询问,却见得儿子似乎交涉完了,目光凝重地转身往回走了过来。</p>

    那群兵丁,为首的锦衣卫穿着飞鱼服,还朝沈鲤遥遥抱拳,显然是知晓身份了。</p>

    沈鲤没有回礼,他有些谨慎地收回目光,朝儿子看去。</p>

    沈茧还未到近前,沈鲤便已经迫不及待。</p>

    他连忙开口问道:“怎么回事?顺天府境内怎么会夤夜盘查?连锦衣卫红盔卫都派出来了?”</p>

    涿州属顺天府,离京城只有百余里,京畿要地,从来不会无事盘查,更别说出动锦衣卫和京营了,如今这模样,显然是出了事!</p>

    沈茧脸色有些难看。</p>

    他下意识四下张望了一番,而后才凑到沈鲤跟前。</p>

    在沈鲤关切的目光中,沈茧压低声音,沉声开口道:“大人,说是兵部尚书石茂华,计划造反,事情败露后畏罪潜逃,如今各营卫都在搜捕其人。”</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