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我的所料,当我“诚恳”
    的向陶谦道歉时,他也很“大度”
    的接受了,经过一番好言相慰后,他给我派了个几乎毫无实权的官职—治中从事。
    虽然从职务上说,我算是因功擢升,其实是被收了兵权。
    治中从事与别驾从事同级,主要职责就是在治所履行刺史下达的政令。
    比如,要拓田了,你就带着民夫去垦荒。
    要开发商业,你就带着手下去把哪条街给收拾出来,想办法劝说各商号入驻,基本就是这种工作。
    这既算是肥差,也算是个苦差,肥的是几乎每个月都要有大笔的金钱过手,曹宏就是从这个位置上下来的,以他的“爱好”
    ,不定每个月要从里面捞上多少。
    苦的是就怕春耕秋收,因为陶谦施行了屯田制,每到春耕时,都想着从一些偏僻的地方开垦荒田,以期能有更多的收成。
    而官屯的播种与收割,也都落到了治中从事的头上。
    好在徐州其他方面已趋成熟,所以除了这两点,基本上无事时,可以长时间的赋闲在家,直至刺史召集。
    这个官倒是挺合我的胃口,平时在家照顾照顾生意,研习研习《鬼谷秘韬》,或者跟童无涯学习剑术。
    最忙的时候,虽然曾经一个月都没着过家,不过还好,有糜竺等人的帮衬,春耕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也让我积累了不少施政经验。
    人在稳定的时候,时间真的过的飞快,眨眼的功夫,已经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中,虽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大事,对我来说却是极具意义。
    在糜竺的介绍下,我认识了“草圣”
    张芝与其弟“亚圣”
    张昶,因为蔡邕的关系,两人都非常乐意帮忙。
    当然,我也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净利回馈两人,即便他们并不缺钱,但这是一种态度,我的为人也逐渐被他们所接受。
    有了这三大顶梁柱,当我开始招募文匠时,大批的芊芊学子前来报名,他们都想一睹当代三位书法巨匠的风采。
    如果运气好,自己的书法若能得到三人的认可,那便可一炮而红,享誉天下,这即是作为文人的抱负。
    也正因为如此,折扇生意火遍了整个大汉王朝,各个州府都有商号前来进货,供不应求,其中尤以洛安商行最为忙碌。
    洛安商行的老板徐源,曾经与我在春和楼里一起吃过饭,当得知折扇是由蔡邕主笔扇面,他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徐州,与我洽谈洛阳、长安的代理事宜。
    也多亏了他,折扇这种新兴货品才能在文人云集、繁荣昌达的京师一带迅速被人接纳,从而广为天下人所知。
    在这一年里,我们已从叫花子,蜕变成了坐拥数百万的商界新贵,除了不断销售折扇,我还拿出一部分资金继续拓展着自己的商业帝国。
    因为折扇的火爆,徐州城内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的人员流动,俨然成为了商人汇聚的集散地。
    看到了这一点,我便在新扩的工坊前建起了酒楼与客栈,生意自然也十分火爆。
    由于黄巾余党依然未能靖除,商人行在路上被劫的风险极大,我又开设了两座镖局,四处招募豪杰,由童无涯任总镖头。
    至此,一条龙服务完全形成。
    每天即便我无所事事,也会有大量的金钱不断流进口袋,根本不需要操心。
    提到童无涯,他是我们之中变化最大的,因为他已经从孤家寡人升级到二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