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开始了。
    去村里长辈家拜年时,徐龙祥从徐东明那里接到了去天堂镇送信的任务。
    第二天一早,徐龙祥挑着货郎担穿过逆水大山进入天堂镇,天堂镇有一个专门从事中药材经营的药店,这里便是徐龙祥与红二十八军(以前为红二十五军)情报员杨晓风的联络处。
    杨晓风是这个药店的伙计,需要经常在外采购药材。
    杨晓风正是利用这个身份方便他作为情报员,二十八军行踪隐蔽,天堂镇只有杨晓风才能知道红二十八军的位置。
    约摸中午时分,徐龙祥挑着货担走近药店,他瞟了一眼药店上方的卧室的窗户,发现窗户外挑出的木板上放着两盆腊梅花,徐龙祥心中一沉,径直走过药店门口。
    这是他和杨晓风的联络约定,不放任何花表示杨晓风在药店内,一切安全,一盆腊梅花表示杨晓风已出门在外,两盆腊梅花表示周边环境情况复杂或者杨晓风有特殊情况,不便于接头。
    徐龙祥猜测此刻的杨晓风或者说药店已经被国民党盯上,但是时间紧急,需要把余谊密父子回官庄过年的消息尽快传送给红二十八军,这可怎么办?
    这时徐龙祥突然计上心头,想到了他经常联络的情报员储德尚。
    储德尚是天堂镇上专门联系岳西游击队的情报员,他在清茗茶馆工作。
    这家茶馆已经开了十余年,每年春节都会有三天闭门,从除夕夜至正月初三晚上,不接待客人,却给来往的车夫、乞丐们留一个偏门,给他们一个容身之地和一口热水。
    当地人都知道茶馆的习俗,觉得老板心善,平时便纷纷照顾茶馆生意。
    时间一久,这家茶馆在当地颇有名气。
    徐龙祥挑着货担走到偏门,口中喊道:“鸡胗皮换针,日用品玩具啰”
    ,他在偏门外连续喊了三遍,然后放下货担停了一分钟后,又站在那儿喊了三遍。
    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中等身材,约摸三十五岁,他对徐龙祥说道:“小货郎,有红头绳吗?给我女儿买条。”
    此人正是储德尚。
    “有,你要多少?”
    “一米。”
    “好,屋外太冷,进来喝口水吧”
    ,说完储德尚带着徐龙祥从偏门进入院子,然后从后门进入厅内,厅内此刻正好没有其他人。
    “过年好啊,储叔。”
    徐龙祥这才放心打招呼。
    “小堂,过年好,你一定是有重要事情了吧。”
    储德尚拍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徐龙祥肩膀,农村的孩子长得快,尤其在那个年代,十六岁的年龄看上去已经完全象个大人了。
    小堂是徐龙祥的代号,这也是徐龙祥作为情报人员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他需要联系不同游击队的情报人员,在每一个对接的情报人员那里,他的名字都不一样。
    为什么此刻徐龙祥叫小堂,也许与天堂镇的地名有关吧,这样好记,不会出差错。
    “储叔,情况紧急,有没有办法把一份情报送到红二十八军那儿”
    徐龙祥眉头紧锁,眼睛不时瞟着门外问道。
    “难呐,我平常没有对接过红二十八军人员啊”
    储德尚摇了摇头。
    但沉思片刻后,储德尚突然眼睛放光地说道:“岳西游击队李队长曾经和我提到过一次红二十八军,他一定有办法把情报传过去。”
    “可是李队长他们在冶山,现在政府卡住了通往冶山的唯一通道干营,干营那有一地势险要的山,通往冶山的路便在这个山的半山腰,总有三个士兵在此处检查盘问。
    如果从别的地方绕,要增加两天路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