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
    的意思就是“诸女”
    之意,刘向当初是写诸多女子,有美德有恶行,主旨并不在贞节烈女,相反,倒是拿贞节烈女作为陪衬。
    后世特别是宋明理学盛行,大肆提倡贞节烈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改编刘向的《列女传》就大行其道,“列女”
    遂成为“烈女”
    。
    西汉时期人们对妇女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对妇女的态度是宽容的。
    但主要还是从女性的聪明才智、气质能力、精神风貌、语言能力等内在美方面去评价。
    但是到了东汉和帝的时候,“女圣人”
    班昭出现了,她是班固的妹妹,帮班固完成了《汉书》。
    她还多次入宫,给皇后、贵人当老师。
    当时人们称她是曹大家。
    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很久,她一直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给父母带来耻辱。
    四十年做媳妇的经验,加上班昭熟读儒家经典,她写出了《女诫》。
    其实当初班昭写《女诫》,是作为家训来写的,主要给自己的女儿看的,没有想到无意中流传了出去,被众贵族追捧,成了封建时代女性的第一本教科书,也成了女人最全面的一个枷锁。
    三从四德就是她提出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也是从她这里引申来的。
    “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齐音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女诫》中把家庭关系的责任压在了女人的身上,只有按要求做好自己,才能家庭和睦,家庭不和睦,必然是女人做的不好。
    以至于后来有句话:“千年的和尚修成佛,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
    自己这辈子难过,最后害得普天下妇女都陷入灾难的深渊,遗毒至深,所以刘丹有点怀疑她心里变态。
    有句话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逼急了兔子也会咬人,更何况一个大活人呢?不过因为以前妇女经济不能独立,反抗的结果就是一死了之,没有出路。
    但是后来不一样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族群“自梳女”
    。
    大约自在明末清初年间,广东省顺德地区的种桑养蚕行业的发展日益兴盛,女性透过从事种桑、养蚕、缫丝渐渐握有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这在过去的封建社会是未曾发生;这时期,未婚女子都会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留待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挽成发髻。
    时代动荡下,在这群有能力自食其力的女性当中有的为了能够掌握其自己的命运,不再成为盲婚哑嫁的被动者,她们逐透过特定的仪式,像已婚妇人般将头发自行盘起来,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
    这种自梳的风俗,亦自顺德开始在珠江三角洲蔓延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