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约申初三刻,慕容辅一行人来到了位于长安光德坊的京兆尹府衙。
大慈恩寺所在的晋昌坊位于长安城的东南域,而光德坊位于中部偏西的位置,一行人穿过了半个长安城才抵达,一路快马而行也耗了将近三刻钟。
一路上,沈绥骑在马上陷入沉思,一旁的杜岩、韦含本想与她搭话,见她心不在焉的,也就没说话。
杜岩则和韦含低声交谈起来,议论的对象就是沈绥。
“依我看,这位沈校尉果真非凡人,怪不得得到了那么多人的举荐。”
韦含道。
杜岩虽是粗人,但性格并非骄狂之徒,也喜好结交豪侠人物。
今日沈绥的表现提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虽然沈绥某种程度上给他添了不小的麻烦,他却不以为意。
听韦含如是说,不由立刻附和:
“他那一身轻功,真是见所未见,俊逸非凡,似乎有道门之风啊。
早些年我游历江南时,曾于润州结识一位陶姓道长,真乃仙人也。
沈校尉的功夫和那道长的功夫真有些神似。”
“哦?你说的可是陶通明的后人?”
韦含立刻道。
“陶通明是谁?”
杜岩一头雾水。
韦含翻了个白眼,知道杜岩不爱读书,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便耐着性子解释道:
“就是陶弘景通明先生啊,茅山上清道派开派宗师。
南梁时,号称山中宰相,佛道儒兼修的大家。”
【注1】
“哦!
还真有可能。”
杜岩恍然抚掌,“我认识的那位陶道长,就是茅山道士。”
韦含眼珠子一转,心道:听说这沈伯昭正是润州人,莫不真是师从上清派?那可来头大了。
当今圣人身边的两位道家国师,一位是终南少阳派的何天师,一位便是茅山上清派的司马天师。
其中,“少阳金丹,上清符篆”
的名头,京畿一带的百姓人尽皆知。
上清派符篆驱邪之功可谓神工鬼力,无比深奥。
普通人将皮毛的拳脚功夫学个七八成,都能技压武林。
再一想,这位沈校尉头脑聪慧,破案重压之下,不见任何惶恐之态,游刃有余,当真是气度非凡。
此等人物绝非一般,可必定要交好才是。
当下,心中将沈绥列为了重点结交对象。
沈绥却不关心这二人心思里转着些什么,她在思考一些对她来说更为紧要的事情。
慈恩案,她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推测,但还缺乏证据支撑,暂时也不做他想。
更让她头疼的是张若菡。
今日之遇,说是偶然并非偶然,说是必然也绝非必然。
沈绥事先是知道张若菡很有可能就在慈恩寺内的,但她并不知道张若菡就居住在方丈院西内之中。
因此今日,她们确实是偶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